名誉教授
郑建国,美国加州大学欧文材料研究所设备平台主任,教授级项目科学家,具有特批课题负责人(PI)资格。曾任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南京大学物理系,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讲师和副教授;德国图宾根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的访问学者和客座科学家;英国利物浦大学材料及工程系的资深电镜主管;美国西北大学材料及工程系研究助理教授和电镜中心主管。当选为英国皇家显微学会士(Fellow),是美国材料学会员,美国物理学会会员,美国电镜学会会员,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及多种国际性杂志审稿人。研究领域包括电子显微镜技术,纳米材料,材料物理,功能材料,界面与晶体缺陷。在同行评议杂志发表署名文章超过100篇,被引用超过6000次。
Alain Mauger, PhD of solid state physics, senior researcher of university of Paris 06 (Sorbonne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advisor of Hydro Québec Research Institute (IREQ).
Research Interest: Superconductor, Materials and systems of lithium ion battery, Statistical physics, Magnetic semiconductors, Defects in semiconductors. Papers published in peer-review journals more than 300, Publish 11 books.
Julien Christian, PhD of physics, senior researcher of university of Paris 06 (Sorbonne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advisor of Hydro Québec Research Institute (IREQ), Member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USA),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Solid State Ionics Society, Associate Editor of Ionics.
Research Interest: Materials for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Lithium-ion batteries, Nanomaterials, Infrared and Raman spectroscopy of solids, Ionic and electronic transport in solid, Intercalation compounds,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olid. Papers published in peer-review journals more than 600, Publish 24 books.
朱怀勇,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教授。研究领域涉及新型吸附剂、光催化剂、以及陶瓷纳米纤维超滤膜等应用基础研究。2008年最先报告金纳米颗粒光催化剂,开创一个新领域。曾获澳大利亚科学院J. G. Russell奖等奖励。在国际期刊发表文章202篇,其中在国际一流化学和材料科学学术期刊JACS、Angew. Chem.、Chem、Adv. Mater.发表文章17篇,被引用15000多次。H-index 65。28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与澳洲,中国,比利时,美国,日本和德国同行有广泛的科研合作。2007年至今,在负载的金属纳米颗粒的可见光催化研究、用智能吸附剂成功除去水中放射性离子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纤维作为过滤层的陶瓷膜三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而为人瞩目。2018年11月被《澳大利亚人报》关于澳洲科研的特别报告列为材料化学领域的最领先者the national leader of the Field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general)。
客座教授
胡长文,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原子分子簇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从事的科研方向包括多金属氧簇的合成、结构及其催化化学、功能纳米团簇化学以及有机(药物)分子共晶化学。兼任“Defence Technology”期刊编委。在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t. Ed.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
陈韦,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苏州金鸡湖双百科教领军人才。担任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编委、国际智能系统协会顾问委员等学术兼职。主要从事储能及转换纳米材料与器件应用技术研究,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港澳台合作专项、科技部973计划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Nature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0余篇。
李立东,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室主任。主要承担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及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等项目。2008年度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4年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目前受邀担任Advances in Materials Research(韩国科学院院刊)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 Nature系列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编委(Editorial Board)等。在本领域的多个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包括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dv. Funct. Mater.等。研究成果分别被“Adv. Mater.”及“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选为当期的“Very Important Paper”,“Hot paper”,“Frontispiece”文章等。
刘振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 “百人计划”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项目、人社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中科院STS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以及多项企业委托项目,相关研究成果申请发明专利18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发表国际核心期刊SCI论文近60篇,为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专著撰写3章节。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得到工业化应用。
吴文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博士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近一年来主持科研项目1200余万元,与美国三院院士,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David Weitz合作承担国际合作项目一项。近年来在“光机电一体化领域”,发表SCI学术论文24篇,申报第一发明人专利10项;近三年,还获得中国教育部国家优秀留学生奖,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评估”,吉林省优秀青年基金,以及国际微全分析系统学会颁发的“优秀青年学者津贴”等荣誉。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微流控芯片实验室领域奠基人,2015年度欧洲科技发明终生成就奖得主Andreas Manz教授,牛津大学著名核酸学家Tom Brown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大学《Technology Review》等著名学术同行/刊物的高度评价;在2017年6月,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做发起的诺贝尔前沿高峰论坛,指出他的成果在细胞研究以及数字PCR核酸诊断具有重要前景。2018年他所研发的两款芯片,被德国国家博物馆所收藏。
合田达郎(Tatsuro Goda),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化学、生物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在高分子生物材料领域中,以分子仿生设计的概念为基础,重点开发生物相容界面。随后,他转向了“生物晶体管”的开发,致力于将功能生物界面与场效应晶体管或其他电化学传感平台相结合,作为生物传感和生物电子应用的传感器。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功能性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发表了50多篇同行评议的SCI论文,并发表了25次受邀演讲。H-index 20,共被他引1283次。
谢海明,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动力电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长白山学者”。研究领域:锂离子电池,锂硫、锂空气电池、全固态锂电池;以产学研方式同企业紧密合作,合作企业包括“辽源市鸿图锂电隔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中聚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营口航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长春劲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持了多项国家863及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请科研项目经费三千余万元;授权发明专利6项;在MAT SCI ENG R,Adv. Energy Mater,Adv. Mat.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余篇。
萨日娜,博士,昆士兰科技大学,高级讲师(终身职位),澳大利亚研究基金委-青年创新人才计划研究员,亚历山大·冯·洪堡学者。研究领域为金属光催化选择性有机合成,等离激元金属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与界面化学,环境污染处理技术等。主持澳大利亚研究基金委-青年创新人才计划以及多项工业项目。在Chem,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CS Catal.,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8篇,2篇高被引论文,总被引2500余次,H 指数25。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做邀请报告和口头报告。